从长周期视角下,我们认为联盟重组后欧线运力有望小幅转宽。根据最新排船计划,重组后中国发运至北欧周度运力上涨2.3%至32.4万TEU/周。挂靠上海港周度计划运力将从26.8万TEU上涨至30.5万TEU。分联盟来看,重组后MSC与Premier联盟运力占比或有提升,前期THE联盟占比为14%,重组后MSC与Premier共舱航线运力占比达28.9%。同时,联盟运营的平均船型规模将下降。根据现有排船计划,中国发往北欧航线船型规模将从1.86TEU上涨至1.90TEU,主要的平均船型规模上涨或因HPL CGX航线取消,而船型规模下降则体现在GEMINI、Premier与MSC共舱航线上。GEMINI平均船型规模1.82万TEU,Premier与MSC共享舱位平均船型规模1.87万TEU。
短期来看,仍需关注春节停航同比缩减,或有可能带动挺价。从2025年1-2月计划运力来看,1-5周计划运力达153.6万TEU,同比24年增长9.0%。6-9周计划运力达105.1万TEU,同比24年缩减8.9%。从时间节奏来看,计划运力集中缩减体现在第6周后,对应传统淡季停航节点。进入1月后春节停航、罢工、抢运等因素或有望带动修复贴水。
后续来看,1月中下旬主力合约移仓换月、02合约修复贴水仍有可能带来波动风险,02合约空单需关注离场时机选择。在《【中信期货航运】美国关税政策对集运影响复盘及展望——专题报告20241215》专题报告及近期周报、日报中,我们从新联盟重构、1月计划运力转宽等角度梳理了近期交易逻辑,并对02合约推荐延续逢高布空思路。而目前进入1月后,我们认为仍需关注春节停航、罢工、抢运等风险。从后续节奏来看,1月供给增加、同时船司为准备重组、首航囤货而有降价揽货压力,旺季挺价未能落地;1月2日,MSK二次开舱1月第三周运价位于3800美元/FEU,其较首次开舱跌400美元/FEU,较第二周的二开价跌600美元/FEU;我们认为自报告发布日至1月中下旬,其他船司或仍有降价博弈空间。但从对2月运价预期角度来看,第6周停航规模扩大,周度运力减量明显,我们认为需关注航司在3000美元/FEU左右的挺价动作;短期空单需把握离场时机,同时,罢工、关税抢运等情绪性因素仍带来不确定性。因此,在春节停航、罢工、抢出口预期等因素作用下,我们认为仍需关注1月主力合约移仓换月、02合约修复贴水带来的波动风险。
风险因素:极端天气、地缘政治事件扰动、供应链突发事件扰动。
